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心理学理论有哪些内容,心理学理论有哪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3、英国的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4、他有效的把进化的精神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来。
5、该学派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复演说”也属于遗传决定论。
7、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8、显然,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了生物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9、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基纳等。
10、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强调否认行为的遗传,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1、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12、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3、斯金纳(Skinner)也是环境决定论者。
14、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5、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16、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7、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18、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于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19、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20、所谓积极强化作用(或正强化作用)是由于某一刺激加入增进了某一个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
21、所谓消极强化作用(或负强化作用)是由于某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个操作反应发生概率作用。
22、可见,二者尽管方向不同,但作用的效果都是增进了反应的概率。
23、强化作用影响并控制着操作性行为的反应强度,它对操作力量的作用是在动态变化中完成的。
24、斯金纳最早发明了训练老鼠按压杠杆取食物的实验箱,被称为斯金纳箱。
25、斯金纳这种育婴箱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
26、斯金纳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7、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个别差异得不到兼顾,二是不能有效使用强化。
28、因此,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29、在学生练习后,很快就告诉其结果,无论对错,学生都很快得到反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30、由此可见,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概念,尽管丰富了华生的S—R公式的内容,同时承认内部心理现象的存在,并把它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他仍以同样的维度去衡量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和错误的。
31、3、论述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32、皮亚杰是把建构思想引进心理学的第一人。
33、该理论强调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34、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适应,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35、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36、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37、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头脑中只发生了量变,认知结构本身并没有改变。
38、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知识的增加使认知结构本身发生了变化,即知识在头脑中发生了质变。
39、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
40、同一认知活动中常常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只是在有些活动中同化占主要地位,而在另一些活动中顺应占主要地位。
4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种同化、顺应的手段不断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中获得发展的。
42、他们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因素、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教育因素。
43、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还具有阶段性特点。
44、这种阶段性特点包含以下几方面含义:第一,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第二,每一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第三,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第四,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第五,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45、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6、4、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47、他提出“两种心理机能”的观点并创立了“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在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思维、有意记忆、逻辑记忆等)。
48、他指出,人类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进化结果的低级的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由历史发展结果,即以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
49、在整个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50、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的,因此,人的心理和动物比较,不仅体现在量上的增加,更主要的是结构的改变和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
51、他还认为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52、社会—历史发展观点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强调心理发展的社会—历史的制约性,这对于摒弃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该理论提出的两种心理机能理论也为意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也因如此,由于他过分强调两种心理机能的区别就使得他的理论中过于强调自然过程与文化历史过程的对立和教学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