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吉林高句丽遗址,高句丽遗址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呃~~~~高句丽的遗址其实都很小,而且门票挺贵的开放景点有:将军坟,好太王碑,太王陵,禹山贵族墓地(我们当地叫五盔坟),丸都山城(旁边是洞沟古墓群山城墓区)网上比我自己说的好,所以就找了几个能说明白的短文将军坟最有名: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
2、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
3、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
4、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
5、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6、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第一阶为四层石条铺砌,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
7、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
8、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
9、在陵墓 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
10、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
11、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
12、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
13、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
14、将军坟后面原有两至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
15、据考证,将军坟应是一座高句丽王陵,当在4世纪末到5世纪初建筑。
16、高句丽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这时已传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长寿王。
17、好太王已有陵墓。
18、将军坟距好太王陵不远,且墓道朝向太王陵。
19、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此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20、“将军坟”之称是清末当地老百姓叫的,一直流传至今。
21、昔有《别金相登将军坟》一诗曰:“将军坟墓几干秋,坟外年年江水流。
22、桂酒椒浆伤往事,荒烟蔓草赋闲游。
23、三辅霸业今何在,百济名邦早已休。
24、独有英雄埋骨处,峨峨高峙龙山头。
25、”好太王碑: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通沟平原上,坐落着一个外形宏伟的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这就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陵墓。
26、陵东北200米处,有一座高大、端庄、通体黝黑的石碑,这便是被誉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
27、 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590年的历史。
28、它是用一块完整巨大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
29、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至2米之间。
30、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
31、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
32、 “好太王”名谈德,于公元391年18岁时即位,39岁死亡,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33、专家研究表明,好太王在位的22年间是高句丽历史上的空前繁荣发展时期,他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东讨西征,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
34、 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其父的功业而树立的。
35、碑的四面刻有碑文,为汉字隶书,方严厚重。
36、四面碑文竖行共44行,行间以界格,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
37、上千年的岁月磨蚀,以及晚清、民国时火焚除苔和不当拓字,使碑体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可识之字目前仅为1600字左右。
38、碑文文意大体明了,惟断句、考证所涉及历史、考古诸多问题争议不少,中外学者因此著书立说,各陈己见。
39、 丸都山城: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我国地方民主政权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
40、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41、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42、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
43、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
44、东、西、北三面城垣所在山脊最高海拔676米,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北高南低,形如簸萁状,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周长为6395米,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高处可达4-5米,由20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结构严谨。
45、石材一般长40—90厘米,宽20—50厘米,厚10—30厘米。
46、自下而上,逐层内收,上部筑有1米高左右的女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
47、全城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
48、山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
49、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
50、城内有地面遗址3处,蓄水池1处,墓葬37座。
51、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进深作三层阶地,每层阶地设排列有序的础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红色瓦砾。
52、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53、太王陵: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 , 始建于公元 391年。
54、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55、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 , 早年被盗 , 几经兵燹战乱 , 阶坛倾颓。
56、光绪年间 , 墓上出土大量的莲花纹瓦当和文字砖。
57、砖的侧面有模压阳文“愿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
58、罗振玉先生著《好大王陵砖跋》收入《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一书(1908 年)。
59、池内宏著《通沟》中著录及照片。
60、 I984年 , 集安市博物馆清理太王陵环境时 , 出土一批莲花坟瓦当和文字砖。
61、 根据墓上出土多件□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以及莲花瓦当的年代 , 陵墓的建造年代 , 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
62、墓东北 200 米为好太王碑。
63、 好太王名安 , 亦称谈德 , 公元 391 年即位 , 公元 412 年弃世 , 在位 22 年。
64、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重要发展时期 , 好太王碑记载 : □恩泽洽于皇天 , 威武振被四海 , 扫除不佞 , 庶宁其业 , 国富民殷 , 五谷丰熟。
65、口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 , 开拓疆土 , 是高句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66、 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 80 厘米的基槽 , 奠基 90 厘米 , 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 , 方坛基部变动较大 , 边长 66米左右 , 近于正方形 , 残高 14.8 米 , 方向近于正西(263度-265度)。
67、 经过调查清理发现 , 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 , 太王陵目前可见 16 级阶梯 , 第一级阶坛由 5 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 , 顶部修筑墓室 , 东西 2.95 米 , 南北 3.25 米 , 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 , 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 8.4 米,短径 5 米,厚 0.8 米 ,墓室高 3 米 , 墓道长 5.3 米,宽 1.85米 。
68、 墓室内置一座两坡水硬山式石椁,经修复,石椁长 2.4米,宽 2.7 米,高 2.05 米。
69、石椁内并排两座石棺床,长 2.2 米、宽 1 .2米 , 中间无空隙 , 四周边缘突起。
70、石椁用沉积页岩精磨而成,呈绿、兰、紫三色 , 各部由榫卯结构结合 , 西侧椁山墙开门 ,两扇石门 , 通向墓道墓门。
71、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王陵丧葬制度的综合载体 , 在考证王陵的史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 , 对于研究高句丽王陵结构、丧葬制度 , 建筑理念等信息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72、对了解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73、 五盔坟五号墓(这个墓区只有这个壁画墓开放):五盔坟五号墓为石室壁画墓。
74、覆斗形封丘 , 周长 120 米 ,高 5 米。
75、 抗日战争时期 , 此墓曾被掘开。
76、日本学者有著录 , 称之为“通沟 17 号墓”或“四叶冢”。
77、 1962 年春 , 吉林省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
78、 五号墓的墓室低于地平面3~4米 , 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
79、方向 158 度 (东南)。
80、 墓室由修琢工整的石条砌筑,平面呈长方形 , 东西 4.37米 , 南北 3.56 米。
81、 四壁高 2.18 米。
82、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 , 上覆盖顶石, 墓室举高 3.94 米。
83、 墓室内置三座石棺床 ,东西并列 , 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 , 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 , 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
84、 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
85、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
86、先以纤细的墨线或红线起稿 , 然后设色 , 有红、褐、绿、黄、白、粉红等颜色 , 最后以浓重的墨线勾勒定稿。
87、颜色均为矿物颜料 , 以动植物胶调合而成。
88、至今仍很鲜艳。
89、 甬道两壁各绘一力士 , 面向墓室 , 手持弓箭和綮戟, 足踏莲台 , 护卫墓室及主人棺椁。
90、 南壁被甬道分为两部分 , 各绘一朱雀 , 红胜如火 , 展翅修尾 , 相对而立于莲台之上。
91、 北壁玄武,一条大蛇缠在一只大龟上,两首相对。
92、蛇身有黄、绿及红褐色格纹,龟背为红褐色,无甲纹。
93、 东壁青龙 , 南向腾飞 , 龙身为黄、绿、红褐色 , 以黑色斜方格勾勒鳞纹 , 四肢饰白羽。
94、墓室壁画中共有龙 39 条 ,形体、颜色大体相同。
95、 西壁白虎 , 身着白色 , 墨线勾出虎皮纹 , 亦南向作飞扑姿势,与青龙相对称。
96、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 并称四神,亦称四灵。
97、是远古时潮 , 人们对天上 28 颗星宿构成四组图象的称谓。
98、战国至秦汉墓葬及建筑中常有四种形象的砖、石、瓦当等。
99、人们以为是上天为正四方而派出的神灵。
100、因此有南朱雀、北玄武、东苍龙、西白虎之说。
101、 藻井部分以神仙、羽人、飞天、伎乐仙人为主。
102、最典型的是第一重抹角石的四幅画。
103、从东北角开始 , 为伏羲女娲 , 皆人首龙身 , 一为男相,手捧日轮 ; 一为女相 , 手捧月轮。
104、是人类起源传说中的始祖。
105、东南角为一牛首人 , 手执禾穗在前。
106、据文献记载 , 神农氏牛首人身 , 教人以五谷。
107、后随一羽人 ,手持火把 , 或为燧人氏 , 教人用火。
108、南方正中一人扶车轮 ,手持槌子敲打 , 旁边一人在树下锻铁 , 同为传说中人物 , 应该是造车的羲仲父子形象。
109、西北角绘一乘龙仙人 , 头戴平天冠 , 衣着袍服 , 后面有一人乘飞廉 , 手持灬ξ�钦?, 似为传说中的黄帝。
110、 高句丽王室贵族壁画墓的壁画内容 , 经历由早期现实场景向晚期宗教神灵理念的演进 , 艺术风格从初创时的朴实写实到成熟期的夸张写意 , 其绘图技法、情景构思无不显示出高句丽民族视角独特的审美观点、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力 , 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和谐统一 , 是中世纪东北亚地区壁画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111、 五盔坟五号墓是高句丽晚期壁画墓的代表作之一 , 丰富多彩的壁画题材 , 是高句丽民族底蕴在艺术追求上的充分显示,其中也透射出对中原文化绘画传统的借用与改造 , 鲜活民族特色中处处透出浓厚的中原文化的绘画风韵。
112、神仙、奇兽等题材 , 是对战国秦汉以来中原文化流行绘画式样的再改造 ; 四神、莲花、火焰纹等图案则是汲取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道教、佛教等宗教艺术表现形式的营养。
113、不仅如此,道、佛等宗教意识随着高句丽的发展 , 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一些地区的宗教和祭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14、还有集安其实还有一些遗址,比如国东大穴,一个高句丽皇室祭祀遗址,西大墓,千秋墓。
115、以前自己骑车去看过,可惜这些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后重新清理封闭,好像不开放所以就不细说了,还有集安有个小博物馆你可以去看看,在迎宾路,市区有国内城城墙,河边的西墙保存相对好可以看看,说实话我同学来了我都不愿意领他们看这些,门票相比它的价值太贵了(除非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当然来一次不看还可惜,我说就将军坟和五盔坟看看就行其它的看你自己了,看你限时到30号是五一要来玩吧,希望你能玩的愉快。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