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失真的照片怎么变清晰,失真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失真是一个令人害怕讨厌的词语, 大概是由于它的负面意义吧。
2、一直以来,在电声产品上,失真都是一个重要的指针。
3、但对发烧友来说,失真的真正意义在哪?当一个讯号经过传输,或经过放大,理论上来说要保持和原讯号完完全全不变是不可能的,故此,从技术的角度看,人们总希望它的失真度越小越好。
4、可是近年大部份资深发烧友都会同意,在听感上来说,失真度这指标却不能有效地反映器材的好声程度。
5、如方才说过,既然讯号经过传输或放大不能保持和原讯号完完全全一样,其间一定出现一些变化,这变化是什么呢?大体不外乎"加多"和"减少"。
6、"减少"这概念较容易明白,就是原讯号在传输或放大过程中遗失了一些东西。
7、至于"加多"就有较复杂的内容了,简单来说,就是在传输或放大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既源于原讯号又有别于原讯号的东西。
8、由于这些都是原来没有的,故也只能是失真的部份内容。
9、 在听感上,这类衍生物有时竟会有神奇的作用,譬如说,一些新增的谐波,明显起了像味精的作用,喜欢的人会觉得加了声音更音乐化。
10、又如话筒效应(microphonic)又提供了一些发烧友用作调音的一种有效手段。
11、甚至乎相移(Phase Shift),这个一听起来都不像好东西的,也可以巧妙地被利用来美化音色。
12、在录音过程中加进激励效果使低音冲激力更大更结实,就是运用了相移这东西。
13、于是有一派以最后听音为取舍的,大叫失真无伤大雅,因为如果把失真换成"美化物",或"味精",相信人们对之的抗拒会大为减少,而另一派主要是工程师,却大声说:"数字胜于雄辩"(numbers don't lie)。
14、这样的争论,旷日持久,究竟谁是谁非? 这里,我们先不用发烧友这概念,因为一般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发烧友是一些走火入魔的怪人,上面的争论会对什么人有最大的影响呢?答案是喜欢音响的人,这也就是英文的Audiophile,音响爱好者了。
15、 至于谁是音响爱好者,这本身已有很大争议。
16、我想这应该涵盖一切喜欢音响技术和听音乐的人,而不应把它局限于拥有价值连城的Hi End器材的一小撮。
17、相信大部份读者发展音响的爱好,往往都是由喜欢听音乐开始,而最先接触或使用的都会是一些普及的器材。
18、我还记得在小三的时候跟?邻家的大孩子一起自己弄矿石收音机,那时候从晶体耳塞传来的音乐,至今难忘,当然晶体耳塞根本不能提供什么低频,可是它的中频瞬变,与及高音的表现,都不是一般晶体管收音机的小扬声器所能比拟。
19、虽然后来才知道AM广播的高频只有7 KHz,连谐波也不会高到10 KHz,但当年的简单矿石收音机却开始了我往后漫长的发烧历程。
20、还记得多年前到香港电台听他们第4台的每月音乐会,在不太大的一个录音间里听钢琴独奏。
21、当时的感受非常美好,音色通透自然。
22、于是心?想,如何在钢琴前放两支胆咪,第三支挂高以收取堂音,在混音之前经胆器材调校…想得很远。
23、但当回到现场的乐音中,我很快明白,要重现当时的效果,要重拾当时聆听者的感受,恐怕人类还要作很大的努力。
24、说回先前的争论,以发烧友为主的一派,大可称之为主观主义者(subjectivist),他们坚持现今对失真的了解和运用还很有限,故失真的测量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25、至于以工程师为主的一派可称为客观主义者(objectivist),他们坚持以科学手段去测量和区分器材的优劣。
26、现实可能确是由矛盾组成,综观各种失真的被发现,被测量,以至人们找出对策,诸如总谐波失真,当改善它之后,原来带来了TIM瞬态互调失真;又譬如CD的jitter,被发现和对付,还只是很近年的事。
27、至于两派谁对,我想两者各有各对,因为他们争论的不是同一样东西。
28、发烧友其实不自觉在听感上找寻自己的喜好,而工程师却力图客观地找出衡量器材的标准。
29、故此争论的答案是客观测量标准并不能决定主观的个人喜好。
30、 有人喜欢无源前级,有人反对,一下子大家都升级到什么音乐感等抽象名词上争论,其实这只是两种个人喜好的争论,是两种不同的主观立场。
31、 说实在一点,他们争论的,其实不是音乐回放的表现,而是两种前级本身的特有音色。
32、究竟讯号经过这两者,有多少"加多",有多少"减少",工程师插到其中,又能否排难解纷,抑或是会使浑水更浑。
33、这一切,由读者自己下答案好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